中国青年网

新闻

首页 >> 社会 >> 正文

1860块巧克力,95后女孩“重建”圆明园海晏堂

发稿时间:2025-05-02 08:08:00 来源: 中国青年报

95后女孩范苏木用巧克力复刻的圆明园海晏堂。受访者供图

  328组数据,62公斤硅胶,100套花纹模型,近200天,1860块巧克力。

  最近,95后女孩范苏木和她复刻的圆明园海晏堂,在网络上成为热门话题。视频里,巧克力打造的海晏堂令人惊叹:主楼的琉璃蓝色屋顶十分亮眼,房檐上的雕塑细节精致,十二生肖兽首金光闪闪。虽然喷泉效果未能完美呈现,但这巧克力版海晏堂,仍让我们真切“看”到了它曾经的模样。有网友看了后说,“想要流泪”。

  海晏堂是圆明园中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,于1860年被烧毁,它的背后是中国的近代沧桑;而在这由1860块巧克力拼成的海晏堂背后,作者经历了什么?还藏着哪些没有说出的故事?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独家专访范苏木。

  从一幅画的细节提炼出328组建筑数据

  “试试复刻圆明园的建筑。”

  2023年年初,这个想法第一次出现在范苏木的脑海里,她“被自己吓了一跳”。像水汽和光线构造的宏大海市蜃楼一般,这个念头让她激动得心怦怦跳,但也很快意识到此事“不太现实”。

  彼时范苏木正在进行的,是用巧克力复刻比较小件的传统手工,比如六方宫灯、发簪和妆匣。粉丝也常常在她的评论区“大开脑洞”地“点菜”。有人说“可以做《清明上河图》”,也有人说“做圆明园”,范苏木发现,竟然有不少人和她不谋而合。

  范苏木想,如果想要实现,她就要负好责任,要首先全面、深入地了解圆明园。2023年3月,范苏木第一次前往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。

  抵达后,她看到的是,西洋楼的断壁残垣几乎已经是建筑遗留比例最大的区域了,其他砖木结构建筑百不存一,只留下解说牌告诉游客它们曾经的辉煌。范苏木站在那里,此前看到过的圆明园复原图、英法联军的劫掠和纵火,在她的眼前如电影般闪过,“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”。

  在这之后,范苏木陆陆续续地收集资料。她在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看到了《圆明园四十景图咏》。了解到浙江横店影视城有“圆明新园”,她专程前往。在那里,她无意中目睹了这样一幕——西洋楼十二生肖兽首的喷泉一起喷水,像为海晏堂织出了一片轻盈闪耀的流苏面纱,“那一刻仿佛穿越了百年,震撼又遗憾”。

  渐渐地,范苏木积累了从学术著作、纪录片到各类古画的大量资料,包括清华大学郭黛姮教授(2022年逝世——编者注)及其团队复原数字圆明园的项目。她对比了珠海的圆明新园、横店的复原实体和1786年成图的西洋楼透视图铜版画,发现后者的细节更清楚详细,且是最早、更权威的参考。综合考虑,她决定以西洋楼铜版画作为主要参考。

  范苏木买到了十二生肖雕塑的模型,以此为现实尺寸标准,测量了铜版画中不同个体的大小和它们之间的方位、距离,进行等比例转换。“录入到电脑,纯手动测算。花了3天,从这幅画里的细节中提炼出328组建筑数据。”

  此时,范苏木还不知道后面有什么在等着她。

范苏木。受访者供图

  闯过重重关卡,得到1860块巧克力碎片

  范苏木开始做大大小小的巧克力零件,打算最后一起组装。她首先做墙体和屋顶等比较大块的零件,在表面刻出模仿砖缝的纹路,再切割出窗洞。接着,她开始做细节,清查建筑上有哪些花纹浮雕。她将同一块区域的花纹按一组计,共归纳出26组。这时,她出了身冷汗,这些花纹浮雕都不是基础简单的,要怎么做呢?

  在电商平台上能搜到的欧式花纹纹样,她几乎都买了。“至少买了100种不同的花纹,试了很久,最后只用到了十几种。”范苏木说。有的花纹太独特复杂,实在无法拼凑出来,她就自己动手刻,“幸好它是左右对称的,只要把这26种花纹重复做两次就可以了”。

  做完数不清的花砖、窗棂、门框、房檐后,一大批较为独立的小雕塑部件还在等着范苏木攻克。十二生肖模型有了,贝壳水盆有遗迹,但瓜果盆石雕、浪花石雕、长短流水石构件、香炉、石狮子等其他小部件,除了一幅画,再没有其他参考资料。它们都是立体的雕塑,范苏木一开始想过3D建模,但她要求的精度过高,可获取的现有的3D模型派不上用场,在网上询问相关商家后她发现,定制一个的费用就要过万元。

  没有“多财多亿”,只能多才多艺。范苏木“被迫”自学了制模和翻模的新技能:制模一般使用精雕油泥或超级黏土低温泥雕刻出模子,再滴入配置好的硅胶将其覆盖、等待凝固,最后把巧克力灌进模具,冷冻、脱模。

  “14天零17个小时,62公斤硅胶,我们终于把这幅画里的全部细节搬到了现实。”范苏木说。其中浓缩的大量劳动,比最浓缩的黑巧克力还要苦。

  范苏木想过,或许可以采取更简单的方式,用糖艺做出透明固态的“水柱”来模拟形态,代替真的会喷水的喷泉。但朋友鼓励她:“你已经做到这儿了,不能退而求其次地完成,你一定要多试试你的想法,也许就能成功!”范苏木在短暂迟疑后找回了原初的斗志。

  范苏木买了各种各样的微型喷泉和相关小零件。那时,她走在小区里,看到物业洒水的设备都会停下研究一会儿。范苏木给每个生肖都配上独立的开关,布好管线,模拟水力钟进行报时。“它能喷水的那一刻,我非常激动!”

  一个漫长的夏天过去了,秋天来了,青岛的风在海岸自由地穿梭,范苏木在工作室对作品不停打磨。在组装过程中,还有一些意外发生。比如,固态巧克力要求室温保持在20多摄氏度及以下。“十二生肖的毛发特别精细,耳朵和嘴都很薄,巧克力碰上体温容易化,有时我就得用手先摸冰降温。有一次停电了,主楼的房顶就塌了……”

  最终,这些闯过重重关卡得来的1860块巧克力碎片,合成出了她期待已久的、如魔法一般的盛况。

  圆明园无法完全复原,但年轻人能做的事还有很多

  范苏木上大学时,学的是经济,但也一直有着对创意事物和创意表达的热爱。2019年她开始做自媒体,和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第一个作品,是翻糖蛋糕版《千里江山图》。她在2022年央视春晚看到舞蹈《只此青绿》时被惊艳,“就一直在想,要是用什么方式可以表达它就好了。”之后,她又复刻了金嵌珍珠天球仪、故宫太和殿、天坛祈年殿。

  “我做复刻,不只是把它当成一个手工活儿,我还想表达出建筑的文化内涵。”范苏木说。她每做一个作品,都会搜集大量学术著作、纪录片、图纸,甚至民间传说来学习。

  “复刻祈年殿时,我知道了林徽因保住了天坛公园的古树,也了解到她围绕古建筑做了大量考察和著书的工作;复刻太和殿时,我看到梁思成手绘的太和殿平面图稿,最早对太和殿进行测绘的就是他和同伴。”范苏木说,“这次复刻海晏堂,我了解到郭黛姮教授带领着她的研究组用了15年时间将整个圆明园数字化,真是高山仰止。他们的研究成果让我这样的建筑外行人感受到一个具体的支点,支撑我去完成自己的创作。”

 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,还有意料之外的瞬间触动到她。“巧克力材质比较脆,倒模时,容易破损,这和我在圆明园看到的断壁残垣很像,让我有些恍惚。”范苏木想,巧克力还可以重新拼接,但圆明园的那些遗迹已经不会再回到美好的模样了。

  在做完十二生肖,把它们一一摆在已经组装好的整体建筑两边时,范苏木感到一种久违的幸福——“我做的海晏堂被注入灵魂,像活了一样。”在做花纹浮雕时,她得知,真实的海晏堂花纹浮雕是由五颜六色的中式琉璃制成,阳光照在上面,流光溢彩。但今天,我们只能靠想象去感受那种美丽。

  “我决定做这件事,虽然不知道我的能力能把它做成什么样,但是我觉得必须得尽力去做。每次做不下去的时候,我就会想起最开始冒出这个念头那一天的热血。”范苏木说,“这样说可能有点矫情,但是我心里就像听到召唤,这是我作为一个中国青年应该做的事。”

  记录作品创作过程的视频在网上发布后,很快引起热议,范苏木也在关注大家的讨论。“比较触动我的是,许多人说看了视频才知道,原来圆明园不只有西洋楼那一块,还曾经有过那么多美丽的、如今已经消失了的建筑。还有人分享用自己的方式来‘复原’圆明园,有画画的,有在游戏里搭建的……其实很多年轻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和纪念。”

  范苏木希望自己能做出更多蕴含知识积累的创意输出的作品,以现代的、年轻的方式来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。“我们有5000年的文化富矿,空间非常大,能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,希望年轻人勇敢一点、自信起来,去探索、实现自己的创意”。

  中青报·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怡蒙 记者 蒋肖斌来源:中国青年报

  2025年05月02日 03版

责任编辑:张毅